相声:你好,青海
乙:哦,你把全中国都转遍了。
甲:没错,上知天文,下晓地理,我是无一不知无一不通啊!
乙:那么厉害。
甲:大家熟识的地方,我就不问了,问问你一个稍微冷门的地方,青海,你去过吗?
乙:我没去过。
甲:那就好办了。
乙:什么叫好办了?!你要蒙人是吗?
甲:不是,你要没去过,我就好好给你讲一讲。
乙:那好啊!
甲:问你,青海有海吗?
乙:……啊?青海那是内陆的省份,当然没有海了。
甲:那为什么叫青海呢?
乙:他这个……可说呢?
甲:什么叫可说呢。
乙:可能是因为海清是那的吧,著名女演员,海清同志,得了吧,她的故乡就叫青海吧!
甲:没听说过,你这不胡解释嘛!这哪儿挨哪儿啊。
乙:那我不是不知道嘛。
甲:不知道,别瞎说呀。
乙:那您告诉告诉我们吧。
甲:因为青海呀,有一个青海湖,唐宋时期隶属吐蕃;元朝时,其土地属宣政院管辖;明朝属朵甘都司等,到了清朝设青海办事大臣,民国初又设青海办事长官,之后建青海省一直沿用至今。
乙:还别说,你还真有点学问。
甲:没学问能行嘛!青海以北是新疆,以东是甘肃,西南是西藏,东南是四川,总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1/13。
乙:嚯,那么大呢!
甲:青海全省地势总体呈西高东低,南北高中部低的态势,西部海拔高峻,向东倾斜,呈梯型下降,东部地区为青藏高原向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,地形复杂,地貌多样。有高原山地、平原丘陵……无所不有,应有尽有。黄河、长江、澜沧江、黑河、大通河五大水系的发源地都是来自于青海,99%的地区都是高优质的水!
乙:好。
甲:青海的宗教色彩浓厚,有众多的宗教建筑群,也有历代的文物古迹,动物岩画和宗教岩画,青海是花儿的故乡。
乙:哦,青海花儿多。
甲:什么花多啊?
乙:花儿的故乡嘛。
甲:花儿!
乙:是,我知道,加个儿化音嘛。
甲:不是花,是花儿!它是一种啊民歌形式,又名少年。
乙:花儿少年?我听说过花儿乐队。
甲:你别老跟我打岔,这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,青海人民几乎每天都要唱起花儿,就像每天都要饮食一样。
乙:哦,这么重要呢!
甲:去青海你还可以欣赏到奔放的藏族歌舞,抒情优美的土族舞蹈《安昭》《纳顿》,参加他们的节日:燃灯节,土族波波会,热贡六月会……
乙:哎,有什么吃的没有啊?
甲:就关心吃的。
乙:民以食为天嘛。
甲:有清蒸野牦牛,红烧野骆驼,垮炖野驴……
乙:好嘛,还东北做法!您说的这都是国家级的保护动物。
甲:对呀,特色嘛!
乙:那也不能吃啊,保护还来不及呢。
甲:你尝尝吧。
乙:我别尝了,一尝我就犯法了。
甲:要不来两只藏羚羊?
乙:哎,行了行了,您放过它也放过我吧!
甲:那咱们吃点不犯法的——冬虫夏草。
乙:这个大补!
甲:给你来10斤。
乙:这玩意有论斤吃的吗?
甲:大补啊!
乙:这也太补了!
甲:黄芪、党参、甘草、雪莲……你挑吧。
乙:说了半天也还是药材啊,咱不说吃点特色嘛。
甲:对,那就来——旱獭皮,黑紫羔皮,藏刀……
乙:好嘛!
甲:怎么样?够吃了吧?
乙:够了!这就吃不了了。好家伙,我这病好不了了,不忌口啊,这都是吃的吗?
甲:这是青海特色啊。
乙:特色是不假,这没法下嘴啊。有嚼刀片的吗?
甲:你不是练过气功嘛。
乙:我没有!
甲:你的意思呢?
乙:您说点能吃的。
甲:未曾开吃之前,先给你来点喝的。
乙:有什么?
甲:青稞酒啊!“青稞酒、酥油茶会更加香甜~”
乙:行行行,您就说就得了,怎么还唱起来了。
——未完——
完整剧本请通过公众号【中文台词网】联系获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