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声:你好,福建
乙:这位怎么说话这调啊?
甲:很高兴见到大家~
乙:我们也很高兴。
甲:我是靓仔啊~
乙:有自己夸自己的吗?
甲:欢迎来到胡建了啦!
乙:唉等会,胡建?胡建是哪儿?
甲:胡建呀,就系南方辣个,祝福(胡)的福(胡),王建国的建,胡建啦~
乙:哦,福建啊!你好好说话!
甲:嗐,我这不学说两句福建话嘛。我总结了一点福建话的规律。
乙:什么规律?
甲:就是福建人啊,f/h不分。
乙:是吗?
甲:还别说平时说话了,就连福建人笑起来都是“发发发发”
乙:嚯,是这样吗?
甲:本来应该是“哈哈哈”,到了福建就“发发发”了。
乙:这还真有点意思。
甲:福建好啊,哎呦人家那真称得起是人杰灵地,地广人稀,稀世珍宝,宝刀不
老,老当益壮,壮志凌云…
乙:打住,您说就说呗,自己还玩上成语接龙了。
甲:我就是说人家那儿好。
乙:行行行,我知道好了,那到底哪儿好啊?
甲:哪儿都好啊!
乙:跟没说一样,具体讲一讲。
甲:首先说,那就得是饮食。
乙:对,饮食文化博大精深。
甲:没错,福建人非常的讲究,人家吃饭前还有个习惯:烫碗,吃饭前要把碗用
开水烫一烫。
乙:讲卫生。
甲:热情的福建人会用丰盛的饭菜招待客人,其中很典型的菜品就是佛跳墙。
乙:这可是大菜呀!
甲:这材料可真不少,有鱼翅、刺身、净鸭肫;鸽子蛋配净冬笋;净肥母鸡花冬
菇,羊肘猪肚猪蹄筋;金钱鲍还有鲂鱼肚,火腿腱肉发鱼唇。姜片、葱段、桂皮、味精、冰糖、绍兴酒,上等的客油、熟猪油、猪骨汤,再来一只收拾好的鸭子就齐了。
乙:这快赶上报菜名了。
甲:闽菜是八大菜系之一啊,闽菜以烹制山珍海味而著称,在色香味形俱佳的基
础上,尤以“香”、“味”见长,其清鲜、和醇、荤香、不腻的风格特色,以及汤路广泛的特点,在烹坛园地中独具一席。除招牌菜“佛跳墙”和全国有名的沙县小吃外,还有鸡汤氽海蚌、八宝红鲟饭、白炒鲜竹蛏、淡糟香螺片、爆炒双脆、南煎肝、荷包鱼翅、海蛎煎、荔枝肉、醉排骨、红糟鱼、五柳居、白雪鸡、福州鱼丸和肉燕,还有漳州卤面、莆田卤面、沙县拌面、厦门沙茶面、面线糊、闽南咸饭、长汀豆腐干。
乙:行了行了,越说我越饿了!
甲:除此之外,还得说人家的茶文化,像什么铁观音,铁罗汉,大红袍,四季春,
万年青……人家有句俗话叫“宁可百日无肉,不可一日无茶”
乙:这么喜欢
甲:“宁可百日无粮,不可一日无茶”
乙:这么重视
甲:宁可百日无水…
乙:无水也行?
甲:不行了。
乙:怎么不行了?
甲:没水泡不了茶了。
乙:好嘛,那赶紧找物业去吧。
甲:福建在远古时属闽越部落,闽的意思就是门内供着一条蛇,所以说蛇深刻影响着闽人的宗教信仰、民俗风情和精神文化,形成独特的崇蛇文化习俗。比方说在船上画一条蛇,供奉蛇王庙啊等等。
乙:哦。
甲:唐开元年间,从福州、建州各取一字,设福建经略军使,这是福建之名的由来。北宋时福建号称八闽。明朝郑和下西洋,海上丝绸之路都是从福建出发的!到了清朝,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后,改台湾为东都,康熙统一台湾后增设台湾府,属福建统辖。
乙:这也说明台湾历来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。
甲:福建还是中国共产党、中国工农红军、中共苏区的红色摇篮,坚持红旗不倒,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。古田会议确立了党指挥枪的人民军队的建设原则,宁化是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!福建不单有红色,更有绿色!
乙:绿色?
甲:早在2002年,福建就提出来要建设生态省!森林覆盖率连续42年保持全国第一,总书记常说: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!
乙:对,人与自然要和谐共处。
甲:从1985年到2002年,总书记在福建工作了17年半。辛丑仲春,习大大再赴福建,他曾深情地说:“福州福州,有福之州,七溜八溜不离福州。”
乙:对,那天的新闻联播我也看了。
甲:创新不问出身,让科技和传统能够巧妙融合,推动高质量的发展。福建的历史文化很悠久,像什么闽南文化。
乙:对,有闽菜。
甲:客家文化。
乙:酱香饼。
甲:妈祖文化、船政文化……
乙:海鲜。
甲:你怎么老忘不了吃啊?
乙:我喜欢吃。
甲:独具魅力的地域文化培养出一代代杰出的福建人,朱熹。
乙:理学家。
甲:冰心
乙:文学家。
甲:陈景润
乙:数学家。
甲:你。
乙:美食家。
甲:还是没离开吃的。
乙:我也不是福建人啊。
甲:福建还有很多名胜古迹,滨海火山遗迹——火山岛,妈祖文化发源地——湄洲岛,在九曲溪乘竹筏,观山景、听溪声,游云水谣古镇,看《印象大红袍》
乙:还真不错
甲:可以欣赏永定土楼,夜游闽江,还有福州的三坊七巷,石竹山、青云山,在双子塔55层眺望整个厦门,像什么普陀寺、厦门大学。
乙:对,我的母校嘛。
甲:你是厦大的?
乙:啊,我是我爸爸吓大的。
甲:这么个厦大啊。
乙:我到现在还怕他。
甲:废话……当然了,到了厦门有一个不得不去的著名景点——
乙:什么呀?
甲:拨浪鼓……好地方呀,万国建筑博览……
乙:停,您去的哪?
甲:拨浪鼓景区,里面有那个万国建筑博览,还可以坐船呢。
乙:……您去的鼓浪屿吧,还拨浪鼓,您再晃悠晕了。
甲:都差不多。
乙:差多了,这个。
甲:还有那个叫,叫,叫什么来着……哦,四姨山。
乙:四夷山?你这还不够数呢!
甲:哦,六姨山。
乙:又过去了……武夷山!
甲:武夷山,我知道!世界著名的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,山美水美人更美。
乙:重点在最后一句。
甲:就知道这个。
乙:嘿嘿。
甲:一说这个我想起来了,我上次去福建就遇见了一位女子,她长得就好像是从画上走出来的一样,尤其是她的笑声让我魂牵梦萦,久久不能忘怀!
乙:怎么乐的?
甲:发发发……
乙:别乐了你!
——完——
注:版权所有,未经许可不得商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