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声:你好,河北
乙:您好您好。
甲:您是哪儿的人啊?
乙:我是河北人。
甲:呦!谁呀?
乙:我呀!
甲:这不是巧了嘛,我也是河北人!
乙:呦呵,老乡。
甲:老乡!老乡好,老乡好,老相好儿~
乙:你叫谁呢?
甲:我叫你呀。
乙:谁是你老相好啊!
甲:不是,我说老乡你好!
乙:嗐,你把话说明白了。
甲:你是河北哪儿的人啊?
乙:我呀?我的家乡可以出个谜语让你猜猜。
甲:好啊。
乙:说屁股上挂手枪——
甲:屁股上挂手枪?这要是坐下不硌得慌吗?
乙:那您就别管了,这不是猜谜语嘛。
甲:那我不知道了。
乙:说我的家乡啊,是屁股上挂手枪——
甲:这是?
乙:保定!
甲:哎,知道我的家乡是哪儿吗?
乙:不知道。
甲:我的家乡啊,是——给你一嘴巴你还觉得有点甜~
乙:这什么地名啊!
甲:唐山。
乙:嘿~有点意思。
甲:其实啊,用河北地名讲一个故事更有意思。
乙:那您来来。
甲:说我这个人啊,有很好的~承德。
乙:嗬,这就来了,什么叫很好的承德啊?
甲:就是传承美德。
乙:哦,这么个“承德”。
甲:对。
乙:怎么体现的呢?
甲:尊老爱幼嘛。那不那天,我还去一个小村庄帮帮忙。
乙:哪个庄啊?
甲:石家庄。
乙:石家庄是小村庄啊?!
甲:不大,也就算是个国际庄吧。
乙:嚯,这就不小了。
甲:要说这个石家庄的位置啊,太奇特了。
乙:在哪儿啊?
甲:在秦皇岛上。
乙:啊?可能吗?
甲:怎么不可能?那岛的四周都是衡水。
乙:嚯。那你去干嘛去了?
甲:无非就是帮着村里干点力所能及的事儿,建了一座廊坊,搭了一座邢台,让小孩在上边邯郸学步,给老人熬了点沧州,我是亲手喂进了他的张家口啊。
乙:好嘛。行了行了,您别说了。这谐音梗该扣钱了啊。
甲:当然这些都是玩笑话。
乙:我听出来了。
甲:要说河北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啊?
乙:什么?
甲:美食。
乙:嗐,就知道吃。
甲:什么叫就知道吃啊?民以食为天嘛。你想象一下,劳累一天的你,坐在餐桌前,吃着张家口的蘑菇,秦皇岛的海鲜,正定的八大碗,沧州的火锅鸡,就着高碑店的豆腐丝,喝着衡水老白干,这多有男人味儿啊。
乙:行了,这就别打广告了。
甲:再吃点主食,来点缸炉烧饼,坝下的莜麦面,当然了最重要的,令人一想就流口水的,难以割舍的。
乙:什么呀?
甲:驴肉火烧,哎,有长的,有圆的,我爱吃圆的,我能吃四个,多搁辣椒!来碗驴杂汤,哎呀!
乙:行行行了,瞧你那点出息吧。这什么嘴脸啊。
甲:美食多不多?
乙:多!可是你也不能光说吃的啊。
甲:对,吃饱了喝足了,来一点文化消遣,听听河北梆子,保定老调,还有评剧、京东大鼓、西河大鼓。听过西河大鼓吗?
乙:听过呀。
甲:爱听吗?
乙:太爱听了!
甲:我给你来两句怎么样?
乙:好啊。
甲:听着啊,“男人不用太时尚,但是得有男人样。男人要是真有钱,和谁今生都有缘。万丈高楼平地起,辉煌只能靠自己。社会很单纯,复杂的是人。谁把谁当了真,套路玩得深……”
乙:哎呦呦,行了行了,好家伙,您还挺时尚。
甲:与时俱进嘛。
乙:行了,您就别糟践这传统艺术了。
——未完——
完整剧本请通过公众号【中文台词网】联系获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