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声:你好,北京
乙:对。
甲:你的出产地是?
乙:……出产地?我成东西了。
甲:你是什么东西?
乙:我不是东西……嗐,这叫什么话,人有问出产地是哪儿的吗?
甲:那应该问?
乙:建造厂……我这也不对。
甲:就是问问你是哪儿的人。
乙:哎,这就对了。我是北京人。
甲:好啊,北京好啊。祖国的首都。自然风景秀丽,人文历史悠久。
乙:您对北京的历史还很熟悉?
甲:当然了,武王伐纣以后,封召公于“燕”。燕国的京城叫做“蓟”。燕京这俩字儿,从那时候就留下了。燕京知道吗?
乙:知道,啤酒嘛。
甲:别老打岔,秦代设北京为蓟县,为广阳郡郡治。三国时候哪,称“涿州”。到了唐朝叫“范阳”,现在北京菜市口西边儿的“法源寺”,就是唐朝修建的,当时叫“悯忠寺”。
乙:不错。
甲:宋朝时北京属“幽州”。
乙:对,《杨家将》,有“七郎八虎闯幽州”嘛。
甲:哎,就是攻打这个地方。元朝时称“大都”,元世祖忽必烈建大都嘛,明代洪武元年,朱元璋灭掉元朝后,为了记载平定北方的功绩,将元大都改称北平。
乙:哦,北平。
甲:明永乐元年,朱棣取得皇位后,将他做燕王时的封地北平府改为顺天府,建北京城,并准备迁都城于此,这是正式命名为北京的开始,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了。清朝就更不用多说了,历史性影响比较大的就是清光绪二十六年,也就是公元1900年,
乙:对,我太爷出生了。
甲:你……这叫历史性影响吗?
乙:影响大了!
甲:什么影响?
乙:没有我太爷……哪来的我们这一大家子。
甲:嗐,你说的是你的小家。
乙:那您说的是?
甲:我说的是咱们的国家!
乙:哦哦,那您接着说。
甲:1900年,八国联军打进北京,烧杀抢掠,无恶不作。清政府1901年在京与十一个国家签署了《辛丑条约》。
乙:落后就要挨打啊。
甲:经历过民国的军阀割据、抗日战争、解放战争,终于,在1949年10月1日,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北京宣告成立!
乙:中国人民站起来了!
甲:我们再也不用卑躬屈膝了!
乙:我们也可以昂首挺胸了!
甲:知道开国大典在哪儿举办的吗?
乙:是中国人都知道,在天安门啊!
甲:对,天安门的后边儿是紫禁城,如今叫故宫博物院,是明、清两代的皇宫。在建筑上有独特的风格,布局周正,四平八稳,前朝后寝,左右均衡。您要是逛故宫的时候,您注意看:中间儿是三大殿—一太和殿、中和殿、保和殿。两边儿的建筑东西对称。
乙:东边儿要是文华殿,
甲:西边儿就是武英殿;
乙:东边儿体仁阁,
甲:西边儿弘义阁;
乙:东边儿日精门,
甲:西边儿月华门;
乙:东边儿御膳房,
甲:西边儿官厕所!
乙:嗐!这也对称啊?
甲:有多少房子哪?殿、堂、阁、斋全加一块儿,总共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!
乙:嘿,您瞧这寸劲儿!这半间在哪儿啊?
甲:在文渊阁的西边儿,因为让楼梯给占去一半儿,就剩半间啦。这还不能凑整数,那年月皇上号称“万岁”。这“万字儿,让他垄断啦。北京还有“五坛”知道吗?
乙:知道,“啊~五环,你比四环多一环~”
甲:行了行了,我说的是五坛,不是五环。
乙:五坛?是哪五坛啊?
甲:天、地、日、月,外加“社稷坛”。天坛的“祭台”在南边儿,地坛的“祭台”在北边儿,这叫“天南地北”。再就是“日东月西”。“日坛”建于东边儿——朝阳门外;“月坛”修在西边儿——阜城门外。
乙:社稷坛”在哪儿啊?
甲:就是现在的“中山公园”。“社”代表“土地”,“稷”代表“五谷”。土地、五谷象征着国家政权,常言说“江山社稷”嘛。
乙:您还真有个研究。
甲:不但是这个,北京内城有九座城门,走九种车。哎,也有讲究。
乙:哪九座城门呢?
甲:是:西直门、东直门、朝阳门、阜城门、安定门、德胜门、崇文门、宣武门、正阳门。这九座城门,走九种车。每天清早头一个进城的是水车,走西直门。
乙:喝玉泉山的水嘛。
甲:西直门城门洞顶上还刻着水波纹儿,寓意“水”。朝阳门走“粮车”。城门洞顶上刻着个“谷穗儿”。阜城门哪,走“煤车”,
乙:洞顶画块儿“蜂窝煤”?
甲:那多难看啊,是一枝“梅花”,就代表煤啦。
乙:哦,谐音梗。
甲:东直门走“砖车”。崇文门走“酒车”。宣武门走“囚车”。德胜门和安定门,走“兵车”。出去是德胜,回来是安定,就是讨个吉利。正阳门俗称前门,
乙:走什么车呀?
甲:走“龙车”,皇上坐的车。皇上一年要出两次正阳门。“冬至”去天坛焚表祭天。“惊蛰”到先农坛耕地。那儿有块儿“演耕田”。皇上耕地,娘娘送饭。当然,这都是象征性的,走个形式,表示普天之下该种五谷啦。先农坛的“演耕田”有多少地呢?一亩三分地!咱们日常生活中爱说“就趁一亩三分地儿”,哎,就是从这儿留下来的。
乙:跟您聊天还真长学问。
甲:北京历史悠久,天子脚下、帝王之都,不单是建筑,北京值得介绍的太多了。
乙:您再说说。
甲:那咱们得有个线索,我觉得声音就是一条线索。
乙:声音?
甲:好多歌曲就是有关北京的嘛。
乙:是吗?
甲:“你爷爷我小的时候,常在这里玩耍!高高的前门~”
乙:你先别玩耍了,词错了,那是我爷爷小的时候。
甲:对呀。
乙:去!唱歌还占便宜。
——未完——
完整剧本请通过公众号【中文台词网】联系获取。